雁过拔毛,兽走留皮,见了便宜不占,岂不可惜?出自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。原形容武艺高超,后比喻人爱占便宜,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。
2025年3月25日,印度海关大楼里打印机嗡嗡作响,一张6.01亿美元的罚单吐出来,随后出现在三星印度CEO办公桌上。
1.这事儿得从四年前说起——2018到2021年,三星从韩国、越南进口了7.84亿美元的“远端射频头”组件,说是给通信塔用的信号放大器。印度海关翻旧账发现,这批货报关时全写成“免税零件”,实际装到塔上能当独立设备用,得按12%缴税。
三星喊冤喊得震天响:“这玩意儿就是个零件,跟电脑CPU似的,离了主板能干啥?”还掏出四份专家报告当证据。印度海关直接亮出三星2020年给政府写的信,白纸黑字写着“这些是信号收发器”——收发器在印度关税本子上明码标价要交钱。
七高管被“连坐”的魔幻现实,最绝的是罚单分配。446亿卢比(约5.2亿美元)公司掏,七个高管个人还得凑8100万美元。名单上从韩国来的网络部副总裁,到印度本土的税务总经理,连管钱的CFO都没落下。有内部人士爆料,这些高管现在天天跑税务局求情:“我月薪就5万美金,8100万得还到孙子辈!”
三星连夜从首尔派来豪华律师团,翻出1992年印度海关给爱立信的免税案例当挡箭牌。印度海关咧嘴一笑:“那是老黄历了,现在规矩改了——莫迪总理说了,2024年起外资企业别想钻空子!”
2.小米的48亿学费,三星不是头一个挨刀的,2023年小米刚被砍过48亿,理由更玄幻——给高通交的专利费算“非法汇款”。印度税务局的逻辑能把人气笑:“你在印度卖手机,凭啥给美国公司交钱?”小米印度负责人当时就懵了:“全球都这么干的啊!苹果给美国总部打钱你们咋不管?”
更骚的操作在后头,印度法院一边冻着小米账户,一边允许他们继续卖手机:“钱不能转走,但赚了的新钱可以接着花!”逼得小米把印度赚的卢比全砸进本地工厂,现在仓库里堆着三十万台卖不出去的红米手机。
3.沃尔玛被追缴13亿税款:印度宰外资跟切菜似的,沃尔玛2018年刚花160亿美金收购印度电商Flipkart,第二年就被追缴13亿税款;日本东芝的发电厂项目,建到一半被要求改用印度国产零件,成本直接翻倍;最惨的是法国家乐福,扛了十五年,2024年终于认赔10亿美金离场。
这些公司临走前都收到“温馨提醒”:根据《外汇管理法》,清算资产的钱得先交完税才能汇出。沃尔玛高管在孟买机场骂街:“我这是来投资还是来交赎金啊?”
4.印度政府嘴上喊着要当“世界工厂”,手里却攥着镰刀。2014年莫迪搞“印度制造”计划,砸了230亿美金拉投资,结果2025年评估发现,60%的项目黄了。班加罗尔工业园里,富士康的iPhone车间空了一半——中国工程师集体回国,留下印度工人在流水线上研究怎么把螺丝拧正。
营商环境排名倒是上去了,从2014年的142名蹦到2020年的63名。秘诀简单粗暴:把“企业开办时间”指标从28天改成在线登记算1天,实际办证照旧得跑三个月。新德里商业局的扫码取号机,去年修了八回还是黑屏,办事员抽屉里藏着两本收据本:一本开给本地人的,一本开给外资企业的。
5.三星的“复活甲”能扛多久?三星现在学精了,拉着印度首富安巴尼当挡箭牌。被罚的7.84亿美元设备,买家正是安巴尼的Reliance Jio公司。这招确实管用,孟买高等法院悄悄把听证会推迟了三个月,据说安巴尼给税务局长送了箱1992年的威士忌——那年印度刚开放外资,这酒成了“改革友谊”的象征。三星工厂里,工人们正把“韩国制造”的标签换成“印度组装”,改个包装就能省12%关税,这招我们五年前就用过啊!
6.“韭菜田”里的幸存指南,在印外企现在流行三件套:
1. 高管团队必须配个印度老婆——税务局查账时亮结婚证能打感情牌;
2. 每季度给地方政府捐个小学,名字就叫“莫迪科技学院”;
3. 核心零件分八批从迪拜转口,报关单用梵文写,查到了就说文化传统。
沃尔玛临走前还贡献了终极秘籍:在办公室供个象头神,每天上班先拜三拜——印度教财神比CFO管用。
印度这套“养肥再杀”的路数,像极了街机游戏里的贪吃蛇。区别在于,游戏里的蛇吃几个豆子会变长,印度每吃个外企,就有十个新企业吓得不敢进门。
三星这6亿美金肯定不会白交,明年的Galaxy S26印度特供版,充电器大概率要单卖——毕竟成本里得预留20%的“印度惊喜费”。只是苦了孟买的黄牛,中国产的手机要加价买,印度宰过的外企手机还得再加一层“挨刀税”。
写完这篇,我默默取消了印度代购的订单。这年头,买个咖喱味手机还得担心被税务局跨国追缴“香味税”,谁受得了?